就總體發展思路而言,要以科技創新為基礎,助力鄉村科技創業;以科技興農為支撐,促進產業綠色振興;有效保障糧食安全、食品安全、生態安全;著力提高土地產出率、勞動生產率、資源利用率、污染防控率;完善并提升作業機械化、生產標準化、管理智能化、開發高優化、產業綠色化、產品品牌化、功能多樣化、三產融合化、增收持續化;實現農業強、農民富、農村美的主體目標。
以科技興農推動質量強農與綠色強農,要著力構建高優生產體系、高效產業體系、高值經營體系。事實上,強化科技興農作用,需要注重把握5個重要環節:優良品種選育、高優技術配套、先進設施應用、產品加工提質、多樣功能開發。強化產業綠色振興,同樣需要把握5個關鍵環節:維護良好生態、嚴格防控污染、土壤質量保育、農牧有機結合、廢物循環利用。
不言而喻,鄉村科技興農與產業綠色振興是息息相關的,其相互交融、相互促進、相互支持、相互契合,進而保障資源節約、產出提高、環境友好、增收致富的目標實現。就發展對策而言,要著力把握5個方面:
優化農業綠色發展格局。如何落實國家糧食安全與保障供應的重大部署,首先要注重“農業三區”建設,即糧食生產功能區、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特色及優質農產品生產區建設與完善。糧食生產功能區,即要從保障糧食安全的戰略高度審視種植產業發展,劃定9億畝的小麥與玉米生產區,著力并有效保障口糧供應,牢牢端好中國人自己的飯碗。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即針對大豆、棉花、油菜、天然橡膠等產品特性劃定生產區域,滿足人們生活與經濟發展需求。特色與優質農產品生產區,即要發揮各個地域、各生態區優勢,因地制宜與因勢利導創造特色農業競爭優勢。
其次要注重“示范園區”建設,即分門別類構建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區、農業可持續發展示范區、現代綠色農業產業園區的建設體系,并以此作為推動“農業三區”建設的樣板基地與重要抓手,全面形成農業綠色發展的新格局,著力提高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實力,以實現現代農業的高產、優質、高效、安全、生態的發展目標。
全面實施基礎保障建設。為了保護和提升農業產能,同時保障綠色與高優生產,需要把握5個基礎環節:建設標準農田,配套水利設施與土壤質量保育措施;建設技術體系,優化耕作制度與資源高效利用措施;建設種苗體系,引進選育并重且集成推廣優良品種;建設管理體系,實施綠色管控標準化與智能化運營;強化風險防控,加強病蟲害管理及其防災減災措施。
就農業綠色振興而言,無疑需要提升科技創新與科技創業的保障能力。就此,要充分挖掘動植物的遺傳潛力,著力深化新品種的選育;要充分提高農業資源利用效率,推動農機農藝有效結合;要充分發揮鄉村潔凈場地作用,集成推廣清潔生產技術;要充分發揮綠色標準化的作用,完善溯源及其監測技術;要充分應用農業環境基準方法,合理構建核算評估體系。
探索生態循環農業模式。目前每年種植業秸稈產生量7億噸,養殖業廢棄物產生量38億噸,如果不進行有效循環利用,將成為巨大污染源,如果將其有效循環利用,就能夠獲得潛力巨大的農業生產資源。要盡快把農業發展從單一的追求經濟效益轉到經濟和生態兼顧的目標上來,著力探索并構建特色各具的生態循環農業發展模式。
其重點包括4個方面:優化種植制度,例如玉米、大豆輪作制,既有利于生產,又有利于地力培育;優化農牧結合,在畜牧業養殖區,要實施種植業有效吸納與優化匹配,既保障種植業生產,又有利于養分轉化利用;優化農菌耦合,以種植業作物秸稈+養殖業廢棄物質優化組合,有效發展高效食用菌產業,生產菌物蛋白,豐富食品供應;優化農草融合,在果園與茶園實施生草栽培,既可以防控水土流失,保護生態環境,又能夠開發農區草業,增加農民收入,進而構建資源節約與環境友好的綠色農業發展新模式,創立新機制,取得新成效。
推行優質產品綠色生產。注重應用先進信息技術,優化構建與完善農業生產標準化體系,重點是實施綠色生產過程防控技術,推動綠色標準農業產品生產;關鍵是實行優質農產品的綠色生產措施,著力抓好“一控兩減三基本”技術體系構建與完善工作。強化水利設施建設,保障水資源利用效率提高,水的平均利用效率要從0.52提高至0.55以上;嚴格實施“兩減”技術措施,減少化學肥料與化學農藥使用量30%,研究并替代30%以上高效有機肥料與生物農藥,并對農產品質量進行提標增效。同時要完善產業化標準,實現優質優價的統一,從源頭上保障優質農產品的綠色生產。還要大力發展節水、節地、節藥、節能以及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技術,大力推進綠色生產模式創新與“三生”技術集成融合,使農業科技創新速度超越綠色農業發展步伐,有效服務綠色振興,全面助力農民增收。
拓展綠色農業多樣功能。在鞏固優質高效生產成果的同時,應進一步深入探索更多點綠成金的生產和加工配套技術。農業還擁有生態、生活、文化、旅游、觀光等多樣功能,需要進一步深入探討與充分挖掘潛力。實際上,良好的生態價值是難以用金錢衡量的,其不僅體現在農產品上,更蘊含在生存質量中。隨著健康中國規劃的實施,在生態環境優良的地區發展旅游觀光,促進三產融合;發展休閑養生,促進康復健體。這都有助于點綠成金目標的實現。為此,需要進行農業生態功能的評估和價值核算,探索和完善生態服務產業體系,包括制定標準,樹立品牌;做大規模、配套設施;科學評估,有效監管,以科技創新支撐綠色農業多功能發展。
吉林省聚焦三大體系建設推進農業現代化
【吉林省聚焦三大體系建設推進農業現代化】近日,從吉林省農業農村廳了解到,吉林省委、省政府對“爭當現代農業建設排頭兵、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工作進行再動員、再部署,緊緊圍繞三大體系建設,突出三產融合,努力走出一條集約、高效、安全、持續的現代化農業發展道路,加快推進全省農...
2019-10-08綜合資訊國內農業
吉林省聚焦三大體系建設推進農業現代化
【吉林省聚焦三大體系建設推進農業現代化】近日,從吉林省農業農村廳了解到,吉林省委、省政府對“爭當現代農業建設排頭兵、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工作進行再動員、再部署,緊緊圍繞三大體系建設,突出三產融合,努力走出一條集約、高效、安全、持續的現代化農業發展道路,加快推進全省農...
2019-10-08綜合資訊國內農業
浙江臺州生豬自給率要從21%提至59%
【浙江臺州生豬自給率要從21%提至59%】近日,《臺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進一步加強非洲豬瘟防控保障生豬生產與市場供應的通知》發布,通知指出,我市(臺州,下同)將進一步提升生豬生產保供能力,確保到2021年,全市生豬自給率從目前的21%提高到59%以上。
2019-10-08綜合資訊農業資訊
浙江臺州生豬自給率要從21%提至59%
【浙江臺州生豬自給率要從21%提至59%】近日,《臺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進一步加強非洲豬瘟防控保障生豬生產與市場供應的通知》發布,通知指出,我市(臺州,下同)將進一步提升生豬生產保供能力,確保到2021年,全市生豬自給率從目前的21%提高到59%以上。
2019-10-08綜合資訊農業資訊
陜西1500余萬畝沙化土地得到治理
【陜西1500余萬畝沙化土地得到治理】近日從陜西省林業局了解到,隨著生態工程的持續實施,陜西全省1570萬畝沙化土地得到治理,其中860萬畝流沙得到固定、半固定。同時,陜西省森林面積也由1979年的447.1萬公頃,增加到如今的886.84萬公頃。
2019-10-07綜合資訊農業資訊
陜西1500余萬畝沙化土地得到治理
【陜西1500余萬畝沙化土地得到治理】近日從陜西省林業局了解到,隨著生態工程的持續實施,陜西全省1570萬畝沙化土地得到治理,其中860萬畝流沙得到固定、半固定。同時,陜西省森林面積也由1979年的447.1萬公頃,增加到如今的886.84萬公頃。
2019-10-07綜合資訊農業資訊
農村金融提升服務 精準發力鄉村振興
【農村金融提升服務 精準發力鄉村振興】看著新建好的宴會廳,村民鐘紅生的臉上笑開了花。“現在農場的接待能力又提升了,這個大廳能容納300多人同時用餐,能接待更多游客。”作為江西省贛州市于都縣梓山鎮河坑村一家家庭農場負責人,鐘紅生肩負著村里106戶村民年底分紅的重任。
2019-10-07綜合資訊精選
農村金融提升服務 精準發力鄉村振興
【農村金融提升服務 精準發力鄉村振興】看著新建好的宴會廳,村民鐘紅生的臉上笑開了花。“現在農場的接待能力又提升了,這個大廳能容納300多人同時用餐,能接待更多游客。”作為江西省贛州市于都縣梓山鎮河坑村一家家庭農場負責人,鐘紅生肩負著村里106戶村民年底分紅的重任。
2019-10-07綜合資訊精選
遼寧:國家糧豐工程水稻核心示范區產量突破指標
“遼粳401核心示范田實收測產,平均產量達到739公斤/畝,項目指標是畝產680公斤/畝,超過了預定指標,實現水稻核心示范區的產量指標的突破,也為我們國慶70周年獻上了一份厚禮。”10月2日,測產專家組組長、沈陽農業大學水稻研究所教授徐正進在遼寧省燈塔市柳條寨鎮朱官臺村“遼寧春玉米...
2019-10-07綜合資訊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