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樹樹形一般采用自然開心形或疏散分層形
1、自然開心形的整形修剪方法:
(1)定主干:定植后,主干剪留60cm左右定主干。
(2)選主枝:在剪口下30cm整形帶內選留第一主枝,距第一主枝15—20cm處留第二主枝,再距15—20cm處留第三主枝,三主枝生長健壯,向三個方向均勻分布,剪除其余枝條。
(3)留側枝:各主枝上一般留2—3枝強壯分枝作為側枝,注意枝組相互交錯,充分利用空間,以增加結果面積。
2、疏散分層形整形方法:
留5—7個主枝成層分布于中心主干上,分3—4層排列,樹成齡后高度控制在3—4m。
包括冬季修剪、夏季修剪(生長期修剪)。
1、冬季修剪:落葉后至花芽萌動前進行,方法有短剪、疏枝、長放、縮剪、開張角度等,梅樹以中短果枝結果為主,冬剪時盡量少短截,多輕剪長放,以利于形成中短果枝提早結果。
2、夏季修剪:在春夏季進行抹芽除萌,摘心扭梢,撐拉枝,彎枝等,修剪時注意適時適度。
3、不同樹齡梅樹的修剪方法:
(1)幼齡樹修剪:以培養骨干枝,均衡樹勢為主,不做過多修剪,輕剪密留,多留輔養枝,盡量增加枝葉量。
(2)成齡樹修剪:維持主枝生長勢力,注意副主枝的適當搭配,成齡樹易自骨干枝下部隱芽抽生強枝,如枝組均衡健壯,則盡早篩除,以減少養分消耗和擾亂樹形,如骨干枝衰老或缺失,則可選留適當強枝進行更新或培養作枝組,五月份宜行摘心和扭梢,以利于當年形成短果枝。
(3)衰老樹的更新:對于樹勢衰老的梅樹,應分年疏除部分側枝和副主枝使其通風透光促使隱芽抽生為生長枝繼而重新培養新的側枝和枝組。
(4)放任樹的修剪:改善樹體結構,復壯枝頭,增強主側枝長勢培養內膛結果枝組,放任樹第一次修剪宜在采果后立即進行,具體方法是:疏除樹冠中央和上部一部分交叉密生大枝,其余不作細剪,對剪除大枝形成的傷口,必須剃平后消毒,包膜。次年繼續篩除大枝,2—3年后再對小枝進行常規細剪、回縮以更新枝組。對于骨干枝光禿部分,則利用隱芽抽生強枝,在適當的位置培養新的枝組。
以上就是小編帶給您的關于青梅種植的整形修剪的介紹,希望今天帶給您的小知識能夠對您有所幫助哦。
安徽休閑農業帶動農民就業58萬余人
【安徽休閑農業帶動農民就業58萬余人】從安徽省統計局獲悉,今年以來,安徽省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整體發展質量不斷提升,上半年,全省休閑農業接待游客1.1億人次,綜合營業收入490億元,從業人員73.6萬人,其中農民就業人數58.3萬人。
2019-08-09綜合資訊農業資訊
安徽休閑農業帶動農民就業58萬余人
【安徽休閑農業帶動農民就業58萬余人】從安徽省統計局獲悉,今年以來,安徽省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整體發展質量不斷提升,上半年,全省休閑農業接待游客1.1億人次,綜合營業收入490億元,從業人員73.6萬人,其中農民就業人數58.3萬人。
2019-08-09綜合資訊農業資訊
農業農村部緊急部署第9號臺風“利奇馬”防御工作
據中央氣象臺預報,今年第9號臺風“利奇馬”目前位于我國浙江省象山南偏東方向洋面上,將向西北方向移動,強度逐漸增強,10日凌晨到中午在浙江沿海登陸(臺風或強臺風級),也可能在浙江近海北上。
2019-08-09綜合資訊最新資訊
農業農村部緊急部署第9號臺風“利奇馬”防御工作
據中央氣象臺預報,今年第9號臺風“利奇馬”目前位于我國浙江省象山南偏東方向洋面上,將向西北方向移動,強度逐漸增強,10日凌晨到中午在浙江沿海登陸(臺風或強臺風級),也可能在浙江近海北上。
2019-08-09綜合資訊最新資訊
山西推動農業服務業高質量發展
【山西推動農業服務業高質量發展】日前,全國首個《農業生產托管服務規范》(以下簡稱《規范》)地方標準在山西發布。該《規范》將于2019年8月25日實施。《規范》從醞釀到出臺,歷時一年。
2019-08-08綜合資訊國內農業
山西推動農業服務業高質量發展
【山西推動農業服務業高質量發展】日前,全國首個《農業生產托管服務規范》(以下簡稱《規范》)地方標準在山西發布。該《規范》將于2019年8月25日實施。《規范》從醞釀到出臺,歷時一年。
2019-08-08綜合資訊國內農業
中國停購美農產品打擊美農業
【中國停購美農產品打擊美農業】據路透社6日報道,中國商務部當天宣布中國企業已經暫停購買美國農產品,這會沖擊美國農業,令本已在中美經貿摩擦中吃盡苦頭的美國農民的生活更加雪上加霜。
2019-08-08綜合資訊國際農業
中國停購美農產品打擊美農業
【中國停購美農產品打擊美農業】據路透社6日報道,中國商務部當天宣布中國企業已經暫停購買美國農產品,這會沖擊美國農業,令本已在中美經貿摩擦中吃盡苦頭的美國農民的生活更加雪上加霜。
2019-08-08綜合資訊國際農業
讓新農人創造更多產業增值收益
【讓新農人創造更多產業增值收益】“新農人”對于發展現代農業、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具有重要意義。近年來,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勵培養“新農人”和吸引人才返鄉創業創新。
2019-08-08綜合資訊農業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