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桃(tao),又叫胡桃(tao)。從(cong)這個(ge)名字可(ke)以看出,它(ta)是一種來自(zi)異域的(de)物種。
我國歷史(shi)上長期流傳的說(shuo)法(fa)是,核桃(tao)是張騫通西域(2100多年前)時(shi)帶回來的,故(gu)有(you)(you)胡桃(tao)之(zhi)(zhi)名(ming)。據漢代的《西京(jing)雜記》記載,漢武帝修建的“上林苑”中就有(you)(you)“金城(cheng)桃(tao)、胡桃(tao),出西域,甘美可食。”西晉(jin)張華在《情物志》中記載:“漢時(shi)張騫使西域,始(shi)得種還,植于秦中,漸及東(dong)土。故(gu)名(ming)之(zhi)(zhi)。”
史料記載,公(gong)元319年(nian),晉國(guo)大(da)將(jiang)石勒(le)占據(ju)中原,建立后趙(zhao)。因其忌諱“胡”字(zi),故將(jiang)“胡桃(tao)”改名為“核桃(tao)”,此(ci)名延續至今。
其(qi)實,在(zai)核(he)桃(tao)(tao)屬的大(da)家庭中(zhong)有很(hen)多重(zhong)要(yao)(yao)的種。其(qi)中(zhong)經濟價值最重(zhong)要(yao)(yao)、在(zai)世界(jie)各(ge)地(di)種植面積最大(da)的,要(yao)(yao)算普(pu)通(tong)核(he)桃(tao)(tao)。普(pu)通(tong)核(he)桃(tao)(tao)又名波斯(si)核(he)桃(tao)(tao),它(ta)的起(qi)源(yuan)中(zhong)心地(di)在(zai)波斯(si),廣泛分布在(zai)從地(di)中(zhong)海經土耳其(qi)、伊朗、阿富汗,沿喜馬拉(la)雅山直(zhi)至我國的西(xi)藏、新(xin)疆等地(di)區。傳說中(zhong)張(zhang)騫通(tong)西(xi)域帶回來的胡桃(tao)(tao),就是這種普(pu)通(tong)核(he)桃(tao)(tao)。
事實上(shang),如果不(bu)是限于這種狹義上(shang)的(de)(de)(de)普通(tong)核(he)桃(tao),那么我國種植核(he)桃(tao)的(de)(de)(de)歷史也是十分悠久的(de)(de)(de)。1980年,河北(bei)省文物考古工作隊在河北(bei)省武安(an)縣磁山村(cun)發(fa)現距今七八千(qian)年的(de)(de)(de)原(yuan)始社(she)會(hui)遺址,出土了炭化(hua)核(he)桃(tao)堅果殘殼。河北(bei)農(nong)業大學教授(shou)郗(xi)榮庭據此指(zhi)出,我國也是核(he)桃(tao)原(yuan)產地之一(yi)。
在(zai)《圣經·創世紀》里也(ye)有(you)人們栽種核(he)(he)桃的(de)(de)記載(zai),并說核(he)(he)桃仁可以(yi)生食(shi),也(ye)可以(yi)榨油(you),滋味濃(nong)郁清香。近代(dai)考古學家在(zai)土(tu)耳其塞萊普爾古墓中發掘(jue)出大(da)量已(yi)經炭(tan)化(hua)的(de)(de)核(he)(he)桃殼,它們的(de)(de)形狀和大(da)小(xiao)與今天的(de)(de)栽培(pei)核(he)(he)桃沒有(you)明顯區別(bie)。
公(gong)元(yuan)前(qian)10世紀前(qian)后,普通核(he)桃向(xiang)東(dong)傳播(bo)到(dao)亞洲西部和印度等地(di)(di),向(xiang)西引種到(dao)地(di)(di)中(zhong)海沿(yan)岸一(yi)些國(guo)家。公(gong)元(yuan)前(qian)5世紀左右,波希戰爭頻(pin)繁(fan),由于核(he)桃味(wei)美可食、耐(nai)濕防腐、易于運(yun)輸,常常被作為戰士的(de)軍(jun)(jun)糧攜帶到(dao)很遠的(de)地(di)(di)方,并在(zai)那里(li)扎根(gen)繁(fan)衍(yan)。大約在(zai)公(gong)元(yuan)14世紀歐洲十字軍(jun)(jun)遠征時(shi)(shi),核(he)桃的(de)足跡更遍及(ji)歐洲各(ge)地(di)(di),15世紀時(shi)(shi)進入英國(guo)。
核(he)(he)桃(tao)向東傳播,大約(yue)在公元前2世(shi)紀時(shi)引進中(zhong)國(guo),4世(shi)紀時(shi)再從中(zhong)國(guo)引種到朝(chao)鮮。直至16世(shi)紀,日本才(cai)開始引種普通核(he)(he)桃(tao)。
公元1492年哥侖布發(fa)現新大陸后,普通核(he)桃隨著殖民主義者的(de)航船進(jin)入美(mei)洲。18世紀(ji)以(yi)來在美(mei)國弗吉尼亞州和馬薩諸塞州發(fa)展起大規模的(de)核(he)桃種植園。
現在(zai),核(he)桃已發展(zhan)成為世(shi)(shi)界(jie)四大干果(guo)(核(he)桃、扁桃、腰果(guo)、榛子)之首。核(he)桃屬植(zhi)物的(de)足(zu)跡(ji)幾乎(hu)遍及世(shi)(shi)界(jie)各地,主要分布在(zai)美洲(zhou)、歐洲(zhou)和(he)亞(ya)洲(zhou)很多地方(fang)。美國為核(he)桃產(chan)量最多的(de)國家(jia),中國居(ju)第(di)二。
近(jin)些(xie)年來,我國考古(gu)學(xue)家在新疆(jiang)南部巴楚縣(xian)脫庫孜(zi)沙來北朝遺址中(zhong),發掘(jue)出距今(jin)1500年的(de)炭(tan)(tan)化核(he)桃(tao)殼,在新疆(jiang)東北部吐魯番(fan)阿斯塔那唐代古(gu)墓(mu)中(zhong),也發掘(jue)出炭(tan)(tan)化的(de)核(he)桃(tao)殼。出土文(wen)物和古(gu)籍(ji)記(ji)載(zai)相互印證,表(biao)明(ming)我國邊疆(jiang)地區種核(he)桃(tao)的(de)歷(li)史已(yi)很久遠,在漢武帝(di)時已(yi)引種到(dao)內地,并(bing)且迅速傳播(bo)到(dao)黃(huang)河(he)流域廣(guang)大地區。
普通核桃(tao)最早引(yin)進我國內地時(shi),還只是(shi)種植(zhi)在上林苑宮(gong)廷花園(yuan)里作為觀(guan)賞的(de)(de)(de)珍果。至公元4世紀時(shi)種植(zhi)的(de)(de)(de)核桃(tao)就多(duo)了。《晉(jin)宮(gong)閣名》書中(zhong)說(shuo),帝王宮(gong)殿的(de)(de)(de)“華林園(yuan)中(zhong),有八十(shi)四株胡桃(tao)樹。”郭義恭的(de)(de)(de)《廣志》中(zhong),記載(zai)有“薄皮多(duo)肌”的(de)(de)(de)陳(chen)倉(cang)核桃(tao)、“大(da)而皮脆,急(ji)捉則碎”的(de)(de)(de)陰平核桃(tao)等優良品種。
《太平御覽(lan)》中(zhong)還記載(zai)有這(zhe)樣一(yi)則(ze)故(gu)事:公元334年(nian)陜西扶(fu)風縣一(yi)位名叫韓約的人被皇(huang)帝任命為太傅的官職(zhi)。韓約請求皇(huang)帝賜給(gei)他幾枚核桃種(zhong)子種(zhong)在自(zi)(zi)己(ji)家鄉,以便年(nian)老退休后能在故(gu)園觀(guan)賞自(zi)(zi)己(ji)種(zhong)的胡桃樹,食自(zi)(zi)己(ji)種(zhong)的胡桃仁,以娛晚年(nian)。
唐代《酉(you)陽(yang)雜俎》記述:“胡桃仁(ren)(ren)日(ri)蝦蟆,樹高丈許(xu),春初生葉(xie),長(chang)三寸,兩兩相對。三月(yue)開花(hua),如栗(li)花(hua),穗(sui)蒼黃(huang)色。結實如青桃,九月(yue)熟(shu)時,漚爛皮肉,取(qu)核內仁(ren)(ren)為(wei)果(guo)。北(bei)方多種之,以殼薄仁(ren)(ren)肥者(zhe)為(wei)佳。”表明(ming)在距今一千多年前(qian),我國北(bei)方很(hen)多地方已經(jing)種植(zhi)核桃樹了。
查(cha)閱陜西、山(shan)西、河南、山(shan)東等(deng)省(sheng)古代許多地方的(de)(de)縣志,都(dou)有引種(zhong)核桃(tao)的(de)(de)記事。古人還(huan)給它起了很多的(de)(de)名稱,如胡桃(tao)、羌桃(tao)、萬歲子、蝦蟆(ma)、扁胡桃(tao)、蔓(man)桃(tao)、大(da)胡桃(tao)等(deng)。
兩千(qian)年來,我國勞動人民利用普通核(he)(he)桃和我國原有的野生核(he)(he)桃資源,精(jing)心(xin)培育了許多優良核(he)(he)桃新品種。
山東省財政2000萬元支持大豆良種基地
【山東省財政2000萬元支持大豆良種基地】為促進制種產業發展,穩定大豆種子供應,省財政累計撥付2000萬元,支持濟寧嘉祥縣大豆良種繁育基地建設。
2019-08-11綜合資訊農業資訊
山東省財政2000萬元支持大豆良種基地
【山東省財政2000萬元支持大豆良種基地】為促進制種產業發展,穩定大豆種子供應,省財政累計撥付2000萬元,支持濟寧嘉祥縣大豆良種繁育基地建設。
2019-08-11綜合資訊農業資訊
西藏著力提高農產品供給質量和效益
【西藏著力提高農產品供給質量和效益】日前,由中華全國供銷總社綜合培訓中心和北京商業管理干部學院主辦、自治區供銷合作社承辦的“農產品產銷對接與區域品牌創建培訓班”在拉薩舉辦,旨在通過培訓進一步做好農產品產銷對接工作,提高農產品供給質量和效益,推動小生產與大市場對接。...
2019-08-10綜合資訊最新資訊
西藏著力提高農產品供給質量和效益
【西藏著力提高農產品供給質量和效益】日前,由中華全國供銷總社綜合培訓中心和北京商業管理干部學院主辦、自治區供銷合作社承辦的“農產品產銷對接與區域品牌創建培訓班”在拉薩舉辦,旨在通過培訓進一步做好農產品產銷對接工作,提高農產品供給質量和效益,推動小生產與大市場對接。...
2019-08-10綜合資訊最新資訊
西寧大通優化產業結構推動農村產業發展
【西寧大通優化產業結構推動農村產業發展】優化種植結構,發展生態養殖,打造地方品牌,推進產業融合……為進一步優化產業結構,促進農村產業深度融合、轉型升級,釋放農村產業發展新活力,青海省西寧市大通縣以市場為導向,不斷推動農村產業優質高效發展。
2019-08-10綜合資訊國內農業
西寧大通優化產業結構推動農村產業發展
【西寧大通優化產業結構推動農村產業發展】優化種植結構,發展生態養殖,打造地方品牌,推進產業融合……為進一步優化產業結構,促進農村產業深度融合、轉型升級,釋放農村產業發展新活力,青海省西寧市大通縣以市場為導向,不斷推動農村產業優質高效發展。
2019-08-10綜合資訊國內農業
河北省將培育六大鄉村旅游特色品牌
【河北省將培育六大鄉村旅游特色品牌】從8月6日召開的全省鄉村旅游發展暨民宿質量提升交流活動上獲悉,河北省將以“周末在冀”鄉村旅游品牌為統領,開發培育太行山水人家、長城文化老家、壩上草原牧家、湖泊濕地船家、華北田園農家、海濱海島漁家六大鄉村旅游特色品牌,形成特色鮮明、...
2019-08-10綜合資訊農業資訊
河北省將培育六大鄉村旅游特色品牌
【河北省將培育六大鄉村旅游特色品牌】從8月6日召開的全省鄉村旅游發展暨民宿質量提升交流活動上獲悉,河北省將以“周末在冀”鄉村旅游品牌為統領,開發培育太行山水人家、長城文化老家、壩上草原牧家、湖泊濕地船家、華北田園農家、海濱海島漁家六大鄉村旅游特色品牌,形成特色鮮明、...
2019-08-10綜合資訊農業資訊
大連都市現代農業發展走在全國前列
大連市委、市政府始終高度重視“三農”工作。立足市情農情,統籌城鄉協調發展,大連市先后出臺《關于發展都市型現代農業的意見》和《大連都市型現代農業發展規劃綱要》,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全面構筑現代產業體系、生產體系和經營體系。
2019-08-09綜合資訊國內農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