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需求發生巨大變化。食物的營養健康將成為第一需求,口糧消費逐步穩定,菜果畜產品消費迅速增加,消費者對消費數量的要求逐步穩定,食物的營養價值和結構將成為首要問題。
食物形態發生巨大變化。居民對食物方便、快捷、安全的要求逐步提高,終端消費產品由糧食、食物向食品轉變。
農業功能發生巨大變化。為適應消費者生活需求多樣化,農業的生態功能、生活功能、休閑娛樂功能、文化教育功能將進一步凸顯。
農業生產發展方式發生巨大變化。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將成為農業生產經營的主要形式。
農業業態發生巨大變化,電商、物聯網、植物工廠、智慧農業逐步成為新的模式和新的動能。
那么,應從哪些方面推動我國農業向營養健康型農業發展呢?
首先,我們具備向營養健康型農業轉型的底氣。我國農產品供給能力實現了新突破,為農業生產向營養導向轉型提供了更多騰挪變革空間。食物消費結構發生了新變化,初步形成了居民膳食結構向營養導向轉型的消費模式。2017年人均糧食(原糧)消費量130公斤,其中谷物119.6公斤,薯類2.5公斤,豆類8.0公斤;食用油10.4公斤;蔬菜及食用菌99.2公斤;肉類26.7公斤,其中,豬肉20.1公斤,牛肉1.9公斤,羊肉1.3公斤;禽類8.9公斤;水產品11.5公斤;蛋類8.2公斤;奶類11.7公斤;干鮮瓜果類50.1公斤;食糖1.3公斤。我國居民營養狀況顯著改善,人均能量、蛋白質、脂類得到顯著提高,居民營養水平已居發展中國家前列。
其次,農業發展目前面臨著最好的機遇。隨著中國經濟從高速增長穩定進入中高速發展階段,中國社會主要矛盾也發生了歷史性的轉變,食物發展發生營養導向的快速轉型是必然趨勢,農業食物營養轉型發展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大好機遇。
2018年,我國居民恩格爾系數28.4%,標志著人民生活水平已經進入相對富裕階段,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迫切、需求更廣泛和多樣化。未來20~30年將是我國食物營養產業發展的黃金機遇期,將為中國食物發展的營養轉型提供良好的宏觀經濟環境。
中央提出了一系列食物營養發展的新思想、新戰略、新政策,出臺了一系列重大綱領性文件,制定、修訂了一攬子的技術標準,著力保障食物有效供給,促進營養均衡發展,提升人民健康水平。
“互聯網+”新模式等信息化便捷手段有力支持了農業食物營養轉型發展。未來《“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中部署的健康醫療大數據應用體系建設,成為醫療健康大數據開放共享的重要領域,也為食物消費選擇的營養需求提供了資源寶庫和豐富的對接組合。
盡管有上述堅實的基礎與大好的機遇,但毋庸諱言,農業食物營養轉型發展之路仍然面臨著諸多挑戰和矛盾,主要有三個不平衡和兩個不協調。
三個不平衡指的是:
食物生產供給與消費需求之間不平衡。我國農產品供給已經實現由長期短缺到總量基本平衡的歷史性轉變,但食物生產結構與居民消費之間不平衡日益凸顯。
食物消費和營養素攝入結構不平衡。從食物消費提供的營養素與居民營養需要來看,我國能量供給總體過剩,但優質蛋白、維生素、礦物質等微量營養素不足現象突出。
城鎮與鄉村之間營養狀況發展不平衡。我國貧困地區特別是部分偏遠貧困地區,因營養食物缺乏,蛋白質、礦物質、維生素等營養素難以滿足健康需要,營養不良現象還比較普遍。而城市居民因膳食不平衡或營養過剩引發的肥胖、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糖尿病、痛風等慢性疾病高發,各種慢性病人群已超過4億人。
兩個不協調指的是:
食物需求增長和生態環境制約不協調。隨著人口增長、經濟發展、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食物消費的營養轉型,社會對食物需求的總量仍將持續增長、種類仍將持續豐富,農業生產資源供求緊張的局面將會進一步加劇。
生產加工技術體系與營養健康導向不協調。主要追求產量的生產、加工和物流體系與主要追求色香味形,追求質量安全、追求營養健康的體系不協調。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應如何發展營養健康型農業?
首先是遵循自然發展規律,促進動物、植物、微生物有機循環;遵循經濟發展規律,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遵循社會發展規律,促進生產、生活、生態和諧共贏。
其次是堅持“大食物、大營養、大健康”理念。要以大食物理念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以營養健康需求指導農業食物生產,把“營養提升”作為保障能力安全的重點,堅持“營養指導消費,消費引導生產”。順應新時代的營養健康要求,食物安全理念要更加突出生產、消費、營養、健康的協調發展,食物生產的目標要由過去的單純追求產量逐步向以營養為導向的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轉變;食物發展的方式要由過去“生產什么吃什么”逐步向“需要什么生產什么”轉變,由“加工什么吃什么”逐步向“需要什么加工什么”轉變。
第三是著力推進營養導向型技術能力和營養標準的建設;著力推進食物營養和健康知識的全面普及;著力推進居民營養干預制度的有效落地;著力推進食藥同源產品開發;著力推進食物營養政策法規的健全實施。
山東省財政2000萬元支持大豆良種基地
【山東省財政2000萬元支持大豆良種基地】為促進制種產業發展,穩定大豆種子供應,省財政累計撥付2000萬元,支持濟寧嘉祥縣大豆良種繁育基地建設。
2019-08-11綜合資訊農業資訊
山東省財政2000萬元支持大豆良種基地
【山東省財政2000萬元支持大豆良種基地】為促進制種產業發展,穩定大豆種子供應,省財政累計撥付2000萬元,支持濟寧嘉祥縣大豆良種繁育基地建設。
2019-08-11綜合資訊農業資訊
西藏著力提高農產品供給質量和效益
【西藏著力提高農產品供給質量和效益】日前,由中華全國供銷總社綜合培訓中心和北京商業管理干部學院主辦、自治區供銷合作社承辦的“農產品產銷對接與區域品牌創建培訓班”在拉薩舉辦,旨在通過培訓進一步做好農產品產銷對接工作,提高農產品供給質量和效益,推動小生產與大市場對接。...
2019-08-10綜合資訊最新資訊
西藏著力提高農產品供給質量和效益
【西藏著力提高農產品供給質量和效益】日前,由中華全國供銷總社綜合培訓中心和北京商業管理干部學院主辦、自治區供銷合作社承辦的“農產品產銷對接與區域品牌創建培訓班”在拉薩舉辦,旨在通過培訓進一步做好農產品產銷對接工作,提高農產品供給質量和效益,推動小生產與大市場對接。...
2019-08-10綜合資訊最新資訊
西寧大通優化產業結構推動農村產業發展
【西寧大通優化產業結構推動農村產業發展】優化種植結構,發展生態養殖,打造地方品牌,推進產業融合……為進一步優化產業結構,促進農村產業深度融合、轉型升級,釋放農村產業發展新活力,青海省西寧市大通縣以市場為導向,不斷推動農村產業優質高效發展。
2019-08-10綜合資訊國內農業
西寧大通優化產業結構推動農村產業發展
【西寧大通優化產業結構推動農村產業發展】優化種植結構,發展生態養殖,打造地方品牌,推進產業融合……為進一步優化產業結構,促進農村產業深度融合、轉型升級,釋放農村產業發展新活力,青海省西寧市大通縣以市場為導向,不斷推動農村產業優質高效發展。
2019-08-10綜合資訊國內農業
河北省將培育六大鄉村旅游特色品牌
【河北省將培育六大鄉村旅游特色品牌】從8月6日召開的全省鄉村旅游發展暨民宿質量提升交流活動上獲悉,河北省將以“周末在冀”鄉村旅游品牌為統領,開發培育太行山水人家、長城文化老家、壩上草原牧家、湖泊濕地船家、華北田園農家、海濱海島漁家六大鄉村旅游特色品牌,形成特色鮮明、...
2019-08-10綜合資訊農業資訊
河北省將培育六大鄉村旅游特色品牌
【河北省將培育六大鄉村旅游特色品牌】從8月6日召開的全省鄉村旅游發展暨民宿質量提升交流活動上獲悉,河北省將以“周末在冀”鄉村旅游品牌為統領,開發培育太行山水人家、長城文化老家、壩上草原牧家、湖泊濕地船家、華北田園農家、海濱海島漁家六大鄉村旅游特色品牌,形成特色鮮明、...
2019-08-10綜合資訊農業資訊
大連都市現代農業發展走在全國前列
大連市委、市政府始終高度重視“三農”工作。立足市情農情,統籌城鄉協調發展,大連市先后出臺《關于發展都市型現代農業的意見》和《大連都市型現代農業發展規劃綱要》,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全面構筑現代產業體系、生產體系和經營體系。
2019-08-09綜合資訊國內農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