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整地作畦。韭菜地最好選用沙質壤土,要求地勢高燥,易于排澇。先要進行深翻,在臨近播種前再行淺耕,細耙,然后作畦。育苗畦一般畦寬1.3~1.5米、長8~10米。韭菜需肥量很大,每畝需施入充足的腐熟有機肥4000公斤、磷酸二按15公斤作基肥,最后用平耙摟平。
2.浸種催芽。冬春播種,土溫和氣溫均偏低,為了爭取快出苗,宜進行浸種催芽。浸種催芽的方法是在播種前4~5天,把種子放入30℃的溫水中,約經24小時后去掉浮在上面的癟籽和雜物,用涼水淘洗干凈撈出,再用干凈的紗布為里層,用濕麻袋片包好,置于15℃~20℃的溫度條件下催芽。每日用清水淘洗種子一次,3~4天后種子露芽后即可播種。
3.播種方法。韭菜播種方法分干籽播種和濕籽播種兩種方法。兩種方法均應使用新籽,發芽率應不低于70%。①干籽播種按10~20厘米的行距開溝,溝深1.5~2厘米,將種子均勻地撒在溝內。播后,平溝覆土,輕踩一遍后澆水潤土。幼苗出土前應保持土壤濕潤,防止地表板結。②濕籽播種要用經過浸種催芽的種子播種。首先在畦內澆足底水,水量要保證幼苗長到6~7厘米高時無需澆水。澆完底水后,還要在畦面撒布0.2~0.3厘米厚的表土,并將畦面補平,采用撒播。播后覆土1~2厘米厚,為保溫保濕還可在棚內覆蓋地膜。
4.幼苗期管理。韭菜幼苗頂土困難,播種后地表應保持濕潤。干籽播種,播后澆一遍水,每隔4~5天還需澆一小水,澆兩水后即可出苗;濕籽播種并覆地膜的,出苗前不澆水,拱土后應及時撤去地膜,視土壤濕度情況決定澆水量。
幼苗出土長出第一片真葉到3~4片葉,要保持畦面不干,可以每隔5~7天澆一小水。當幼苗長出5片葉,苗高15~18厘米時,可適當控水。
5.除草保苗。根據雜草生長迅速這一特點,應在韭菜臨近出土前淺鋤畦面,這樣可有效清除雜草,還可以疏松表土促進韭菜出苗。在韭菜播種后出苗前可每畝用20%百草枯150~200克,對水50~70公斤,混勻后均勻噴灑于畦面。百草枯必須在韭菜出苗前使用,否則會造成藥害,對濕籽播種的,可用33%的除草通,每畝用藥150~200克,對水50~70公斤噴灑。
6.防治病蟲。韭菜苗期的病蟲害主要有疫病、銹病和蚜蟲等。韭菜疫病可用50%甲霜銅600倍液灌根或噴霧;銹病可用25%粉銹靈1000倍液或50%速克靈1500倍液噴霧防治;蚜蟲可用40%的樂果乳油1000倍液或50%抗蚜威1500倍液噴霧防治。
以上就是韭菜幼苗培育的技法的介紹了,希望本文能給大家帶來幫助。如果還想了解更多,可以到農業之友--韭菜頻道,查看更多關于韭菜的信息。
產業扶貧必須先解決銷路問題
【產業扶貧必須先解決銷路問題】遼寧日前印發方案,鼓勵農產品批發市場等在同等條件下優先采購貧困地區農特產品;發揮高速公路服務區優勢,在節點服務區及鄰近扶貧點服務區設置扶貧商品專區、專柜;支持發展“電商+龍頭企業+農戶”的直采直銷模式等。
2019-09-11綜合資訊快訊
產業扶貧必須先解決銷路問題
【產業扶貧必須先解決銷路問題】遼寧日前印發方案,鼓勵農產品批發市場等在同等條件下優先采購貧困地區農特產品;發揮高速公路服務區優勢,在節點服務區及鄰近扶貧點服務區設置扶貧商品專區、專柜;支持發展“電商+龍頭企業+農戶”的直采直銷模式等。
2019-09-11綜合資訊快訊
11部門聯合印發指導意見部署實施家庭農場培育計劃
日前,經國務院同意,中央農辦、農業農村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自然資源部、商務部、人民銀行、市場監管總局、銀保監會、全國供銷合作總社、國家林草局等11部門和單位聯合印發《關于實施家庭農場培育計劃的指導意見》,對加快培育發展家庭農場作出總體部署。
2019-09-11綜合資訊快訊
11部門聯合印發指導意見部署實施家庭農場培育計劃
日前,經國務院同意,中央農辦、農業農村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自然資源部、商務部、人民銀行、市場監管總局、銀保監會、全國供銷合作總社、國家林草局等11部門和單位聯合印發《關于實施家庭農場培育計劃的指導意見》,對加快培育發展家庭農場作出總體部署。
2019-09-11綜合資訊快訊
三門峽中墾國際農產品物流園項目開工建設
【三門峽中墾國際農產品物流園項目開工建設】9月8日,三門峽中墾國際農產品物流園項目在市城鄉一體化示范區舉行開工奠基儀式,標志著該項目正式在該區啟動。
2019-09-11綜合資訊項目
三門峽中墾國際農產品物流園項目開工建設
【三門峽中墾國際農產品物流園項目開工建設】9月8日,三門峽中墾國際農產品物流園項目在市城鄉一體化示范區舉行開工奠基儀式,標志著該項目正式在該區啟動。
2019-09-11綜合資訊項目
廣東建設184個現代農業產業園 帶動123萬農民就業
據廣東省農業農村廳9日消息,目前,廣東省已創建10個國家級、119個省級、55個市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基本實現了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覆蓋主要農業縣,形成了國家級、省級、市級現代農業產業園梯次發展格局,在鄉村產業振興上跑出了“加速度”,帶動了全省123萬農民就業增收。
2019-09-11綜合資訊新農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