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
水獺屬于半水棲動物,在水流較緩、水的透明度較大、水生植物貧乏而魚類較多的河流、沼澤、池塘、湖泊等淡水水域,尤其是兩岸林木繁茂的小溪。也有的生活在沿海咸、淡水交界的地區,靠近海岸的小島上,還常常到海水中去捕魚。大多掘洞而居,其巢穴筑在靠近水邊的樹根、樹墩、蘆葦和灌木叢下,利用自然的低洼來筑巢。如同“狡兔三窟”一樣,水獺的洞穴也有好幾個出入口,洞道向上傾斜,以防水進入洞穴,但其中有一個洞口通到水下,開口于水下1—3米處,使水陸連通,不僅進出方便,可以直接潛入水中覓食和躲避食肉獸類的襲擊。白天隱匿在洞中休息,夜間出來活動,洞內以草做鋪墊物,大小便也都有固定的地方。除了交配期以外,平時都單獨生活。為了尋找更多的食物,除了繁殖季節外,也經常遷移,從一條河到另一條河,或從上游到下游。
水獺水性嫻熟,善于游泳和潛水,柔軟的身體和粗長的尾巴能減少在水中運動的阻力,游進時前肢靠近身體,用后肢和尾巴打水推動,同時也起著舵的作用,使身體作波浪式起伏,姿態很像鰻魚。游動的速度很快,每分鐘可以游50多米,而且升降和轉向十分靈活,在水中忽前忽后,忽左忽右,翻滾自如,還喜歡像畫圓圈一樣游動,卷起水底的泥沙或水中的小魚,緊急時還會像海豚一樣在水面上跳躍。在水下潛游可達4—5分鐘,潛行距離相當遠。聽覺、視覺、嗅覺都很敏銳,在水中能自行關閉鼻孔和耳孔的瓣膜,防止水流入。游近水面時,習慣于把頭、背和尾巴露出來,因此常被人們誤認為是水怪。有時候仰臥著縮起腳,浮在水面上隨波逐流。它很愛玩耍,常常采用踩水的方式站立起來,使頭部和頸部露出水面,做觀看遠方的動作,或者順著河堤的斜坡爬上滑下,在冰雪上滑行、打滾等,這些行為使它的反應變得更為敏銳,使捕獵的技巧更為精湛。不過它不善于在陸地上行走,主要用腹部貼著地面匍匐前進、滑行、打滾和斷續地跳步,以及蹣跚地在薄冰或淺雪上漫游,遇到敵害時立即鉆到冰窟或雪下逃遁。遇見光亮時不像其他夜行性獸類那樣停留片刻,而是一邊逃走邊回頭觀看,顯現出一副奇特的模樣。
水獺的食物主要是魚類,常將捉到的魚托出水面而食,也捕捉小鳥、小獸、青蛙、蝦、蟹及甲殼類動物,有時還吃一部分植物性食物。喜歡從岸邊或河崖上潛入水中追逐魚群,但最常用的狩獵方法是伏擊,尤其是在冬季,常常躲在冰窟窿里,等待魚游過來時突然沖出捕食。當發現水鳥在水面上緩慢游動時,也會從水下俏俏潛近,然后一口咬住獵物,再慢慢吃掉。但是如果水中雜物較多或者水生植物叢生,魚群可以藏匿其中,水獺捕食便較為困難,所以在我國南方的一些養魚池塘中,常投放一些松枝在水中,以防止水獺等盜食。由于水獺貪食,發現魚群后就一條接一條地捉住放在岸邊,排列整齊,很象人祭祀時擺放的貢品,而水獺在食物旁邊觀察的動作又好似人叩頭的樣子,所以古人認為它在進食之前需要“祭天”,早在《禮記·月令》中就有“魚上冰,獺祭天”的記載。就其體形大小而論,它屬于力氣最大的哺乳類動物之一,能搬動60千克重的巖石。飽食以后就在水邊的沙灘、石板或巖穴等處休息,在沙灘上選擇休息地點之前,有用爪在沙面上撥弄的動作,留下的痕跡被人們稱為“掛爪”。
性兇猛,在遭到獵犬圍捕時,敢于向身形較大的進攻者發起反抗,常有咬死獵犬的記載。2014年,曾有水獺在美國國家公園被捕捉到攻擊鱷魚的畫面。
水獺體長55—82厘米,尾長30—55厘米,體重5—14千克,雌性較小。體表被有又粗又密的針毛,背部為暗褐色,腹部呈淡棕色,喉、頸、胸部近白色,迎著太陽時反射油亮的光澤,里面是咖啡色的絨毛,水不能透進反而會被彈開。身體細長,呈圓筒狀,頭部寬扁,吻部短而不突出,鼻子小而呈圓形,裸露的小鼻墊上緣呈“w”形,鼻鏡上緣的正中凹陷。上唇為白色,嘴角生有發達的觸須,上頜裂齒的內側具大型的突起。眼小,耳也較小,呈圓形。四肢粗短,趾爪長而稍銳利,爪較大而明顯,伸出趾端,后足趾間具蹼。尾長而扁平,基部粗,至尾端漸漸變細,長度幾乎超過體長的一半。
水獺流線型的身體,體毛較長而細密,呈棕黑色或咖啡色,具絲絹光澤;底絨豐厚柔軟。體背灰褐,胸腹顏色灰褐,喉部、頸下灰白色,毛色還呈季節性變化,夏季稍帶紅棕色。
【中國分布】:曾遍布于南北各地包括臺灣和海南島,如四川省,福建省,廣東省,湖南省,浙江省,貴州省,陜西省,河南省,江西省,臺灣省,海南省,遼寧省,吉林省,內蒙古自治區,西藏自治區,安徽省,廣西壯族自治區,湖北省,甘肅省,黑龍江省,云南省,山西省,江蘇省。
【國外分布】:廣泛分布于歐洲,亞洲,非洲。
飼養管理
一般采用欄舍方式,露天的水泥 地面運動場,面積為4.5×10.5米,四周用高3米的鐵絲網作圍欄。運動場上設有3×6×0.8米的游水池,池中要備有潔凈的清水。運動場和小型飼養室相連,飼養室面積為2.8×3.5米,里面高有2×1米的水池。室內還需高一木制產箱,規格為1×0.6×0.8米,產箱上蓋高1個觀察孔,箱內墊上干草。
仔獺生下后40-50天即可斷奶,但斷奶后要捉到另一個塘里養,每塘飼養密度8-9只。仔獺生長較快,1年后可達成年體重。在人工飼養的條件下,水獺的飼料以新鮮的淡水雜魚為主,每日每只供飼0.8-1.2公斤,并配合少量的動物肉渣、內臟和谷物、蔬菜等。在天氣寒冷時,飼料標準需要增加25%。到了夏季氣溫高時,可喂一些小魚、泥鰍、青蛙和青綠飼料。成年水獺日喂3次,冬季每日喂兩次。幼齡水獺日喂4次,可喂淡水雜魚,或以米飯、碎肉、魚粉等代替鮮魚。非繁殖期雌雄水獺應分開飼養,待繁殖期,把雄水獺捉到雌水獺塘里讓其交配。水獺很容易馴化,馴化后的水獺可聽出人對它的呼喚,并從人手中取食,椐悉,原蘇聯莫斯科動物園曾進行過旱養水獺試驗,從小旱養幼水獺,長大后拒絕進水。
經濟價值
水獺皮針毛油亮,彈性極好,外觀華麗,手感輕柔,皮板堅韌,底絨豐厚,幾乎不為水浸濕,保溫性能極強,是制作名貴大衣、領子、帽子的上等原料,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
藥用價值
水獺的主要藥用部位為其肝,藥材名為獺肝。其足、肉、骨、皮毛、膽亦供藥用,藥材名分別為獺四足、獺肉、獺骨、獺皮毛、獺膽。
獺肝:性平、味甘咸。具有養陰、除熱、寧嗽、止血等功能。主治虛勞、骨蒸潮熱、盜汗、咳嗽、氣喘、咯血、夜盲、痔瘡下血等病癥。
獺四足:可用于手足皮皸裂和食魚骨鯁的治療。
獺肉:主治虛勞骨蒸,水腫脹滿,二便秘澀,婦女經閉等疾病。
獺骨 主治嘔吐不止和食魚骨鯁。
獺皮毛:能治療水陰病。
獺膽: 可用于眼翳黑花,視物不明,結核瘰疬等疾病的治療。
林蛙百科林蛙屬歐洲林蛙的中國亞種。商品名哈士蟆。廣泛分布于中國北部。西伯利亞、朝鮮等也有分布。各地區個體變異較大。頭體和四肢較細長,行動敏捷,跳躍力強,鼓膜部有三角形黑褐色斑。...農業百科特種養殖
大鯢百科大鯢,又名娃娃魚,是世界上現存最大的也是最珍貴的兩棲動物。它的叫聲很像嬰兒的哭聲,因此人們又叫它“娃娃魚”。...農業百科特種養殖
鱷魚百科鱷魚是唯一存活至今的初龍。冷血之卵生動物,長久以來的改變甚少。鱷魚不是魚,是爬行動物,鱷魚之名,或是由于其像魚一樣在水中嬉戲,故而得名“鱷魚”。...農業百科特種養殖
蟾蜍百科蟾蜍,也叫蛤蟆。兩棲動物,體表有許多疙瘩,內有毒腺,俗稱癩蛤蟆、癩刺、癩疙寶。在我國分為中華大蟾蜍和黑眶蟾蜍兩種。從它身上提取的蟾酥以及蟾衣則是我國緊缺的藥材。...農業百科特種養殖
水蛭百科水蛭,俗名螞蟥,在《神農本草經》中已有記載,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在內陸淡水水域內生長繁殖,是中國傳統的特種藥用水生動物,其干制品泡制后中醫入藥,具有治療中風、高血壓、清瘀、閉經、跌打損傷等功效。...農業百科特種養殖